第10波!伊朗高超弹突防效率惊人,美军没拦住,21架大运紧急起飞
伊朗这第十波导弹砸下去,美以吹上天的反导神话彻底被撕了个粉碎。
高超音速武器带着50%以上的突防率,把特拉维夫和海法炸得浓烟滚滚,而美军紧急调动的21架加油机直扑中东——这场仗已经从消耗战升级成随时可能引爆中东火药桶的危局。
伊朗这回的导弹战术玩得真够狠。
第九波攻击刚过才10分钟,第十波立马跟上,30多枚导弹专挑居民区和能源设施砸。
海法炼油厂又挨了5枚穿甲弹,火势根本压不住;特拉维夫的高层住宅楼被直接命中,两栋楼塌下来,几十号人受伤困在废墟里。
他们用无人机群当“炮灰”消耗以军防空弹药,高超音速导弹紧跟着以15倍音速突防——美军的“萨德”和“箭-3”系统雷达被灌到死机,指挥链路全断了。
更绝的是伊朗的“法塔赫”导弹,末端飞行轨迹飘忽得像打水漂,现有拦截系统根本算不准它的落点。
之前吹嘘90%的拦截率,实际连30%都保不住,导弹砸进城市的视频在网上疯传,美以的脸都被打肿了。
反导战打成这样,说白了就是烧钱把自己快烧破产了。
“萨德”拦截弹一发1260万美元,顶三辆劳莱斯幻影,而伊朗的自杀无人机成本才几万美元。
美军驱逐舰一晚上就能打光10枚“标准-3”,单月产能瞬间清零。
可全美一年拼死拼活也就造150枚拦截弹,伊朗的导弹工厂却24小时连轴转,库存深不见底。
以军现在连假目标都炸不过来——伊朗早备好了伪装发射车,等以军F-35辨别真伪时,导弹早升空了。
这种不对等的消耗,正把以色列逼进死角:全国六成柴油供应瘫痪,加油站排长队,防空警报天天响,老百姓躲防空洞都快住成常态了。
美军那21架加油机(KC-135和KC-46)突然集体扑向欧洲,摆明是战前布局。
表面说是参加北约军演,可21架的规模远超演习需求,航线还直指中东。
这些“空中加油站”能延长战机作战半径,真要空袭伊朗核设施,F-35机群挂弹扑过去只需几小时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“尼米兹”航母半路取消访越行程,掉头就往波斯湾冲。
以色列早48小时就求美军下场,目标明确:端掉伊朗核计划。
一旦美军真动手,“代理人战争”立刻变美伊对决,整个“抵抗之弧”(真主党、胡塞武装等)必然群起围攻,中东全境战火将彻底失控。
伊朗这次越打越有底气,战术也越打越精。
第十波刚完,革命卫队立刻放话“真实承诺-3”行动会更猛烈,甚至暗示能调动4000枚导弹饱和攻击。
他们摸透了美以防空的软肋:怕数量更怕速度。
双锥体弹头配合末端变轨,让导弹像泥鳅一样滑溜;而“导弹海”战术专挑防空网阈值猛灌。
以军现在疲于奔命,拦截效率暴跌,连居民区都护不住了。
国际天平也在倾斜——约旦、埃及等21国联合对以发最后通牒,要求停火尊重主权。
内塔尼亚胡嘴上强硬要“斩首伊朗科学家”,可本土炼油厂炸了、指挥中心遇袭,库存导弹只剩2000枚的家底,明显透着急切。
眼下这场仗早超出两国较劲的范畴。
伊朗用“导弹经济学”硬刚美军技术霸权,每一枚命中目标的导弹都在改写中东规则。
美军若真下场,短期或许能压制伊朗,但高超音速武器撕开的反导缺口已无法弥补。
更危险的是,21国通牒背后是阿拉伯世界对以的耐心耗尽,一旦战火外溢到美军基地或油轮,全球油价可能飙上200美元/桶。
当21架加油机掠过地中海上空时,赌注早已不是胜负,而是整个地区能否避免坠入全面战争的深渊。
冠达配资-配资门户公司官网-如何加杠杆炒股-免息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